阅读历史 |

第 208 章 反向引导,对比输出(1 / 2)

加入书签

【按古时周礼,大宸之前的王朝实行分封制,天下小国林立,诸侯王多不胜数。】

【凭什么最后一统天下的是大宸呢?】古古语带疑惑的抛出疑问,又认真说道,【这,大概就是当时战败国之人内心想说的话,他们觉得不公平。可是没有办法,他们的国家已经败了。】

【且,神昭大帝当时一统语言和文字等诏令也让那些战败国的人觉得不适,就像是习惯了待在某处环境的人,你把他拉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逼着他去学习新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尽管这是为他好,但这也会在原来战败的基础上更加加深了一些人的反感心理。】

【打下领地并不意味着就能统治这片领地上的人,只有收服了人心,这片土地才算完完全全称做大宸的领土。】

古古的话令不少人脑中一个激灵,深以为然,别看古古不正经的时候每说一句话,都叫人气的想打他。但这家伙,又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说出一些足够叫人惊艳、发人深省的话来。

【但百姓其实大多时候并不在乎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因为那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他们的日常基本都是围绕柴米油盐、一日三餐,一年的收成如何、今年存下多少银钱、家中子孙有没有出息、他们有没有机会改换门庭,关注一下朝庭政策,皇帝是谁,重要吗?】

古古觉得,【不重要。】

【谁能给他们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认谁当皇帝。】

【大宸在打下新的领土后,善待战败国的百姓,战时不扰民众,战后积极安抚,待遇与大宸本国百姓无异。所以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国家亡后也是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有人心生无奈但选择认命,但有人却不死心,选择走上复国这一条道路。】

那段时期的史料记载并不多,因为闹出的大的动静不多,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百姓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复国的队伍中去。

【昭元十五年,那是陈闻达刚当上外典司副司使没几年的时候。

一次,他带人途经宇州,也就是昔日战败国西宇的旧土上。

夜间,他们一行人在一家客栈中休息,陈闻达半夜睡不着出门去找人下棋,然后就看见客栈中有人偷偷溜出去,行迹可疑,他好奇就跟了上去。】

【一路跟着那人来到一处隐蔽的小院外时,陈闻达就见迎出门来的一伙人中,有个人赫然就是曾经的西宇王室子弟——周成丰。】

【陈闻达作为外交使,曾与之有过一面之缘。见是他,心里就更好奇了,也对这些人大半夜不睡聚在一处的事起了疑心,就偷偷跑去偷听。】

【谁知,正好就叫他听到这群人正在商议明天煽动百姓夺城的事,还说要复国。尤其是当听说他们手下已经聚集起一批人手,就伪装成山外的小股山匪随时可以起事时。】

【陈闻达那是吓了一跳,赶紧跑回去摇人!】

【然后这群人不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就被他连夜带人秘密丢进了大牢。】主打

的就是一个快准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这群人搞事的苗头掐断。

古古说到这桩大事儿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是半点不紧张,还有闲心调侃,【你就说这陈闻达的运气强不强吧,随便找个客栈住宿都能和反贼住一窝儿去。】

大宸众官员并不想回答陈闻达的运气强不强这个问题,只想说一句:……这换成是他们,试问他们谁会大半夜不带人就出门呀?

知道人行迹可疑,还玩跟踪?

他们承认,是他们输了,论不怕死,还是陈闻达你厉害。

【事情发展到这里,按理说,下一步就该是陈闻达向上禀报此事,以防叛军作乱。陈闻达派人这么干了,但他本人却不走寻常路,知道城外的叛军还没来得及和周成丰会合,也未见过其真容时,他灵机一动,决定帮周成丰搞个大的!】

【于是第二天一早,所有人就发现陈闻达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找不到他。】

那陈闻达去哪儿了呢?

一见古古那熟悉又兴奋的笑,光幕外的人心底就提高了警惕,做好心理准备,不管他们接下来听到什么离谱的事情,他们都要做到波澜不惊。

已经有了这份意识是好,但哪怕是有心理准备的人,在听到古古下面的话时,也绷不住面部的神经,嘴角微微抽搐。

古古神秘又愉悦的笑道:【当一个奸细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陈闻达告诉你,那就是混成敌对组织的头子!】

【昭元十五年,太平山上,陈闻达顶着周成丰的名号首次给自己进行了册封仪式,封西宇王。当然,这个不是萧临渊承认的哈,而是他带领反叛军自发进行的一次活动。】

【他当上那群复国叛军的西宇王后,成日里嘴上高喊复国,实则送自己手下去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