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8 章(2 / 2)

加入书签

他第三句话更是:“也不知下次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好机会!”

苏辙并未接话,抬脚就走了进去。

苏轼一愣:“八郎,你这是生气呢?”

“我知道,这件事没告诉你,是我的不对,可我也不是故意瞒着你的啊!”

“再说了,全家上下大家都知道这事儿,为何你就不搭理我一个人?这不公平!”

苏辙向来不赞同冷暴力,即便这时候被苏轼气的够呛,依旧没不搭理他的意思:“六哥,你是旁人吗?虽说你与爹娘,宛娘一样,是我最亲近的人,但在我心里,你却是我在这世上最重要的人。”

“如今我与宛娘虽朝夕相处,可就算再过十年,我与宛娘加在一起的相处时间也比不上你我。”

“旁人不懂我,不知我的心思也就算了,连你也觉得我是看到王安石吃瘪就会幸灾乐祸之人?”

“我之所以辞官,正是不想那些无辜之人受到牵连,这事儿一闹,只会有更多无辜的百姓被牵扯进去!”

纵然他这话说的义正言辞,但苏辙还是听的心花怒放。

自己被八郎看作最重要的人?

就连八弟妹都比不上自己?

苏轼只觉得自己心里宛如

() 比吃了蜜还甜,不仅没生气,还笑开了花:“好了,好了,八郎,我知道错了,这件事都怪我。()”

“若以后再有这等事,我定不瞒着你!?()?[()]『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你别生气了,这些日子你本就忙,可别因这等小事气坏了身子!”

苏辙面色这才和缓一二。

当日他虽答应官家闲来无事会进宫陪官家说说话,但他一次都没去过。

一是既然他已选择辞官,那就辞的干脆利落。

二是避免王安石愈发笃定他在使什么诡计,对他下手。

三是他正得官家信任时辞官,与官家保持距离,官家只会愈发想念他的。

但他仍是关注着变法一事。

他辞官都已一个月,但官家仍未下令推行王安石的变法之策,他知道自己已成功了一大半。

想必王安石如今也没时间,没心思对着那些无辜老百姓下手的。

苏辙心情这才好些,便又继续捣鼓起扇车、水车等东西来。

扇车与水车这等农用工具做起来难多了,扇车是用于清除谷物颗粒中的糠秕,将其与谷物分开,如今虽已有扇车,但却并不好用,若风太大或太小都容易出现失误。

他将原有的扇车改良一二,更在里头加了好几个篦子,能筛选被分出去的粮食。

光是这扇车,他就足足捣鼓了六七日,到了做水车时,只觉得愈发头疼。

水车在三国时期就已有了,用来灌溉和分流,但水车一般多用在河流湖泊,像一些偏远地方的田地还是无法灌溉……所以这些日子他打算将小水车捣鼓出来,一个个可能只有手臂长,甚至只有巴掌大小,放在或沟渠或河流分支之中。

越小的农用工具越精细,越难做。

相比较之下,苏辙觉得念书科举还是挺简单的,毕竟以他的天资,念书一事上只要付出就能有回报,但做农用工具方面,他却是门外汉!

苏辙只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他如从前念书时一样,倦怠时将功课放一放,提笔开始写信。

他原以为自己这般性子,无多少好友。

但到了提笔写信时发现自己好友还是很多的,史吉,欧阳发,王巩等等,还有几位堂兄,更有远在眉州的郭太白等人……忙的很。

他不过刚提笔写了两封信,苏轼就匆匆忙忙走了进来::“八郎,八郎,不好了,官家差人请你进宫了!”

苏辙放下笔,正好瞧见苏轼急急忙忙走了进来。

苏辙一点不意外,对着苏轼道:“六哥,慎言!”

“官家差人请我进宫,这是恩赐,怎会不好?”

苏轼低声道:“我这是关心则乱,担心你呢!你放心,这话我也就在家里说说而已……”

苏辙笑着站起身来,边换衣裳边与他道:“我知道的,我也只是警醒你而已。”

等着苏辙要出去时,苏轼正色道:“八郎,你要小心!”

他是忧心忡忡。

苏辙含笑:“六哥,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他昂首阔步走了出去。

这一天,来的比他想象中更早一些。

一路上,他是胸有成竹。

等他行至御书房,发现官家竟站在廊下,看似是在赏廊下刚搬来的木芙蓉,但他知道,官家却是在等他。

苏辙上前行礼道:“草民苏辙见过官家……”

他不过为微微躬身,就被官家快步扶了起来:“子由,你与朕还需要这样见外吗?”

“将近一月未见,不知你可还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