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0 章 决定(1 / 2)

加入书签

虽然何家摊上的两件事已经查得很清楚,但部队有自己的程序,所以收到消息后没有立刻处罚何平,而是暂停了他的一切职务,同时安排人去了何平老家查证这些事。

何平老家离部队挺远,坐火车来回要近一周时间,不过部队有自己的渠道,查证速度比叶敏以为的快很多。

也就三四天时间,进一步的处罚出来了,何平果然被一撸到底,身上还背了处分。

一撸到底是受了何父的牵连,虽然杀死魏春花现任丈夫这件事跟何平没有关系,但父子关系赖不掉,在这个家人一人下放,全家受牵连的年代,何平自然讨不了好。

其实如果问题不严重,能狠得下心划清界限,工作也不会太受影响。

但何父身上背的是人命官司,而且他还是为了何平杀的人,这种情况就不是登报断绝关系能解决的了。

处分则是因为魏春花被陷害出轨的事,虽然这事也不是何平办的,但魏春花拿出来的那些信件,能证明事情跟他脱不了关系。

没错,魏春花知道那个癞子偷到的信件在哪。

毕竟他们是夫妻,关系虽然不怎么好,但癞子家总共就两间屋,对方在家里有什么动向,另一个人都看得一清一楚。

而且自从魏春花被关在家里,癞子在她面前早就没了顾忌,什么话都敢说,这藏信件的地方就是他告诉她的。

何家人不会想到,在他们几次进出癞子家,却冷眼旁观魏春花差点被饿死时,魏春花恰好知道他们千方百计想找到的东西在哪。

他们的漠然,也加深了魏春花对何家人的恨意,所以当陆副师长找的人游说她时,她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出面指认何家的事。

也正是她的出面,才让这桩杀人案能那么快水落石出。

信是何平亲手写的,字迹比对过,他无法抵赖,所以他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这件事,却依然受到了处分。

背着处分,回乡后别说当干部,他想当学徒工都没人要他,只能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另外这些事曝光后,何家名声已经臭了,就算是回乡种地,他以后肯定也少不了指指点点。

何家内部现在也是一团乱,虽然动手推癞子下山的是何父,他也认了往下扔石头的事,但何平弟弟在旁边看着,毫不阻拦,就算判不了死刑,未来也得蹲一辈子监狱。

至于何父,挨枪子是肯定的。

何家总共三个成年男人,这事过后,死一个,坐牢一个,他弟妹经此一事也恨毒了他,直接抛下孩子回娘家了。

他妈因为涉及魏春花被陷害的事,也被下放了。

何家现在剩下的人,除了他之外全是半大孩子,想也知道以后日子不好过。

何平是个很注重形象的人,不管什么时候,身上衣服都是整齐干净的,脸上胡须也是每天剃。

但举家离开家属院那天,他整个人都颓了下去,下巴冒出了胡渣,衣服也皱巴巴的,看起来

有些可怜。()

只是这一天,围观他们搬家的人中,没几个能再对他心生同情。

?本作者流烟萝提醒您《七零之弹幕说我是假千金她亲妈》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几天发生的事实在是太颠覆了。

以前何平不管见到谁都和和气气的,从不跟人斗气,尤其他媳妇魏春花是个胡搅蛮缠的人,更衬得他斯文讲理。

虽然他把魏春花送回老家时,大院里有人嘀咕说他绝情,但大多数人都觉得他这么做是无可奈何,毕竟魏春花太不讲道理,也太能惹事了。

后来他疏忽对家庭的照顾,也有人觉得他做得不太妥当,但总有解释的理由,男主外女主内,他正是拼事业的时候,忙起来当然顾不上孩子,要是魏春花靠谱,他的负担何至于那么重?

等到魏春花跟人搞破鞋,而何平大方原谅了她和奸夫的事传回家属院,他的好名声也到达了顶峰。

以至于冯爱云被人算计名字和他绑定,刘梅声嘶力竭地指认他,却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一句轻飘飘的“我对冯同志一见钟情”,就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以前何平形象有多好,现在形象就有多差。

以前大家有多信任他,现在提起他时就有多愤怒。

同情?不存在的!

没往他身上扔臭鸡蛋,都是因为这时候物资匮乏,鸡蛋存不到臭的那一天。至于好鸡蛋,大家更不愿意浪费在这么一个人身上。

同情他,不如同情跟在他身边的几个孩子。

梁娟叹着气说:“回去以后,何家这几个孩子日子怕是难过了。”有这样的父亲家人,他们回去后必然会被人指指点点甚至欺凌。

其实也不是没有缓解他们处境的办法,何家名声虽然臭了,但魏春花是受害者,不受影响。如果她愿意抚养这几个孩子,把他们接到身边,再让他们跟何家划清界限,就可以让他们免于被欺凌。

可魏春花被何家害得那么惨,愿不愿意抚养有何家血脉的孩子是未知数。而且就算她愿意养,能不能养得活也是个问题,她只是个女人,现在精神还不太好,养活自己都困难,何况这四个孩子?

梁娟忍不住叹息:“难啊!”

叶敏也觉得难,但难的不是何国庆,而是何家三姐妹。

她看过弹幕,知道大运动会在七六年结束,到时候被扣帽子的人会陆续摘帽,何家被人指指点点也就这几年的事。

熬过这几年,除了穷了点,何国庆以后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但何家三姐妹不同,穷人家的女孩从小就是劳动力,长大了可能还会被父母随便配人换彩礼。

父母要是心软一些还好,挑男人时不会只认钱,会争取给女儿选的条件差不多的男人,要是父母心狠,女孩的处境就不好说了。

何家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人家。

只是那三姐妹姓何,父母虽然离异,但都活着,这些事轮不到她来操心。她也操不了这心,她们老家离部队有上千里了。

便只能跟着梁娟的话说:“希望她们能有个好结局。”

() 当然这话只针对孩子,至于何平,以后肯定是越落魄越好。

何平后来也确实落魄了,虽然离开部队时他还算镇定,但经历过以前回乡时的众星捧月,他哪还能忍受现在的人人喊打?

一天两天还能想着找机会东山再起,一年两年看不到希望,是人都要消沉下去,何况是何平这种曾想通过捷径一步登天的人。

回乡不到一年,何平就因为受不了种种落差开始沉迷酒精。

刚开始他喝的是土酒,后来觉得不够劲,就想办法买白酒。但乡下人没有白酒票,他当时手上还有存款,便去黑市寻摸。

因为当过兵,身手不算差,混迹黑市的过程中他搭上当地管理黑市的团伙头目,开始跟着人混,过了一段时间好日子。

但没过多久,他看守黑市时就碰上了公安严查,因为喝过酒,被追捕时晕乎乎的没看清路,一脚踏动掉进池塘。

淹死了。

……

看到何平自食恶果,最高兴的莫过于冯爱云。

为了感谢叶敏夫妻俩帮忙出主意,梁娟为查谣言传播者也出了不少力,以及钱晓云的陪伴,周日周日冯爱云亲自下厨,请他们三家人一起吃饭。

本来冯爱云是想把吃饭地点定在公社国营饭店的,倒不是她不想下厨,而是想着姑姑姑父对她再好,这也不是她自己家,她自己住还行,在他们家请客吃饭不太好。

但冯秀玲没有答应,她父母早逝,可以说是冯爱云父母养大的,在她心里,冯爱云这个侄女跟亲生女儿没太大区别。

这次叶敏几人帮了冯爱云,她也心存感激,想当面感谢一下他们。

吃饭当天,三家人约着一起出门,因为冯爱云特意交代让他们别带东西,所以他们出门时都空着手。

钱晓云是个讲理的人,除了叶敏家,去其他人家里做客总会提上一两样东西,头一回空着手,心里有些不自在,小声问:“咱们什么都不带过去吃饭,合适吗?”

叶敏说道:“没什么不合适的,你没听爱云说吗?她请这顿饭是为了感谢咱们,而且陆副师长是部队领导,咱们大张旗鼓地提着东西上门,不管是对他还是丁杨他们都不太好,不如空着手去。”

“也是。”钱晓云想想觉得有道理,不再多说什么。

陆家院子围墙比叶敏个子还要高一点,院门也差不多,今天倒是没关,向两边敞着,站在门口能听到屋子里传出的说话声。

叶敏她们虽然是冯爱云邀请来的,但也不好胡乱往里面冲,所以到了陆家后,几人没进去,而是站在院子外等叶敏敲门,问冯爱云在不在家。

里面很快传来冯爱云的声音,但出来迎接的是冯秀玲,她今年不到四十岁,嫁给陆文年后哪怕算不上养尊处优,却是真的没做过什么重活,所以看起来很年轻。

冯秀玲是公社中学的老师,平时工作也忙,和大院里军嫂来往不多。但都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人她都是认识的,出来后面带笑容挨个问好,

又解释说:“爱云在厨房里忙呢。”

叶敏几人恍然,也笑着跟她问好,然后跟着往里走。

陆家院子挺大,绕着围墙种了一圈话,还有两棵果树,菜也种了一点,但都是好养活不怎么需要施肥的。

院子里种的东西虽然多,但被打理得很不错,在冬日也显出了勃勃生机。

客厅也是大的,摆了一组沙发,一共能坐五个人,冯秀玲看着又搬了几张凳子过来,再去厨房招呼女儿,让她给大家倒茶。

冯秀玲女儿今年十三岁,性格挺文静,但说话做事很落落大方,可以看出家教不错。

母女俩给她们倒茶的时候,冯爱云出来了,笑着说:“大家随便坐,还有两道菜,炒好就能开饭了。”

叶敏应好,又起身问她要不要帮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