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潮流(4k)(2 / 2)
俞兴聊了很久才算勉强结束媒体的采访兴趣,还有记者想约专访,但这就暂时被婉拒了。
实际上也是有专访的,不仅是专访,还有从内到外的记录。
自从碳矽集团发布销量,央视的记者就去而复返,专门组建了一个针对国内新能源的小型记录团队,包括今天也有跟来拍摄车展的素材。
俞兴有问过跟拍的记者,对方说是估摸着会放到年底剪辑出片,到时候会上新闻。
「何总,李总。」俞兴应对完媒体,瞧见何小鹏与李斌还在等着,主动走过来打招呼。
李斌展现忠厚式笑容:「俞总,还是得恭喜九州的大卖。」
俞兴笑吟吟的说道:「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大卖,这订单算爆了吗?」
李斌确认道:「俞总,这订单绝对爆了。」
他又补了句:「我感觉按照九州这样的订单,以后也许可以不计算20万的门槛,直接全类型SUV进行比较。」
俞兴仍笑:「这是有点难,产能也有限,我们虽然在扩产了,但就算扩产之后累死累活,全负荷的生产也做不到全类型SUV的前三。」
李斌是客套,但他听俞总似乎真这麽想过,顿觉……不愧是碳矽掌门人。
「俞总,九州做了一个新能源特别好的开头。」李斌认真的说道,「九州证明新能源是能从高往下做的,高端产品可以直接击中消费者的需求,我觉得你刚才那句特别好,涉及到成本和用户的需求,那就选用户。」
他很严肃:「我甚至觉得,可以不计成本的注重用户需求。」
俞兴「呃」了一声,笑道:「用户的需求还是有边界的,这个不计成本……怎麽说呢,也是很牛逼。」
不计成本的注重用户需求算不算差异化竞争?
肯定算。
就是必然吃力。
俞兴倒是尊重不同新能源的打法,市场群体能做很多细分,不同打法只要能打动用户就是可以的。
如果出现问题,实在不行,换过山峰的号也可以。
李斌见俞总半褒半贬,乐呵呵的当着全是褒义的来听。
「俞总,碳矽什麽时候做纯电车?」何小鹏问了个问题,又谈到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三元锂的能量密度发展很快,未来几年的纯电车型是有满足部分用户需求的能力的。」
「纯电车已经纳入我们的考虑,但还没法确定合适的时间。」俞兴这麽回答了一句。
何小鹏难免有些失望,他还是认为纯电车型会是最终的答案,而增程只是中间的过渡。
碳矽集团的九州销量确实很惊艳,乃至于俞总如今已经被不少媒体称之为新能源第一人,甚至压过了早几年就在做混动的比亚迪,但以增程车的定位来获得这样的荣誉……
不是说不行,就是个人心理上期望俞总能够在新能源领域推出更加「正统」的产品。
「我认为增程车的需求会是巨大的,也是会有不短时间的,九州这样获得成功,如果能延续下去,我们是能尽快盈利的。」俞兴说道,「这样盈利的车型对于整个产业链也是好事,上下游其实都能快速发展,纯电要做,但得做出来爆款,我们需要好好斟酌。」
何小鹏没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件事,现在听到俞总这麽说便多了新的思考。
李斌见俞总这样的新能源成功者如此不吝分享想法,终于忍不住说起自己要做的「车电分离」,他之前也有些许提及,但现在已经确定走这个路子。
俞兴还没说话,何小鹏就皱眉反驳了李斌的思路,认为单一企业的电池标准很难扩展到其它车企身上,彼此都是竞争对手,怎麽可能沿用标准,而电池技术的发展速度又必然不会慢。
两人产生激烈的交流。
这时,汽车之家的总裁李想凑过来做了自我介绍。
俞兴自然是认识李想,这位正是凭藉增程路线大获成功的理想汽车创始人,他现在是上市公司汽车之家的总裁。
李想简单和俞总交流了几句,随即便是好奇的听着何小鹏与李斌的争辩。
两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乾脆就让已经做出成绩的俞总评价。
何小鹏直接询问道:「俞总,你觉得我们这两种的想法,谁更可能在市场里出成绩?」
俞兴言简意赅:「蔚来。」
李斌瞬间露出笑容,何小鹏则是极其惊讶,李想也好奇的想听理由。
「汽车市场太大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有着同样大的差异,我投蔚来一票是排除法。」俞兴笑道,「因为,李总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蔚来,何总,你对小鹏汽车不够专注,我只能先排除你了。」
何小鹏无话可说。
他现在还在做UC,对于小鹏汽车是投资人的身份。
俞兴转头看向李想,问道:「李总对造车也有兴趣?」
李想慢慢点了头:「我觉得俞总这个车很好,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我确实在考虑从什麽角度来抓住其他的用户,俞总,你觉得高性能的平民跑车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俞兴诧异的看着李想,这位确实擅于抓住市场不同的需求,但你这麽能抓,让别人怎麽办?
随即,他笑了起来。
不远处的记者感觉俞总的笑容里带着别致的味道,连忙抓拍了这一幕。
九州汽车在背后的展台上吸引着众多观众,碳矽集团掌门人俞兴的脸上带笑,李想丶李斌和何小鹏或是严肃或是迷惑的分列旁边。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