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2章 金桂欲飘香(2 / 2)

加入书签

等到礼物置办齐备,先我看过没有问题,马上送去贾府,不可拖延耽搁。」

陈婆子脸色古怪,但也不敢多嘴半句,连忙出门补办礼品。

宝蟾因不认得几个字,看不明白夏姑娘写的礼单。

但夏姑娘加送贾琮礼物,又要改宝玉的礼单,她却听得清楚。

小心翼翼问道:「姑娘,你改了太太的礼单,会不会不太好的,太太要是不高兴怎麽办。」

夏姑娘哼了一声,说道:「你懂个什麽,这叫礼多人不怪,再多的门第规矩,也没法挑送礼的毛病,

宝玉不是挺能的吗,我还没嫁进门庭,他就睡大丫鬟肚子。

这种内宅之事,怎会传的人尽皆知,分明是有人故意宣扬。

除了二太太之外,我想不出贾家哪个会干这事。

他们这般撕我的脸面,我也给他们长长脸面,谁还怕谁不成,哼!」

……

荣国府,荣庆堂。

眼看腊月将近过半,荣国府变得日渐热闹,各家贵勋老亲按往年习俗,开始日益往来走动。

一年到头寻常日子,各家都忙过自己日子,不是遇上寿辰宴客,或家门喜事,平常也少有来往。

只是每岁年节为大礼,各家必定要走动交际,但一年到头只年节往来,未免突兀生疏。

因此每年腊月过半前后,各家女眷便会出门拜访露面,为年节大礼做些熟路预热,便于各家加深情谊联络。

这也是世家大户女眷,每到年关必做的家务,大户豪门家家都是如此。

因此,最近荣庆堂多了不少外客,满堂锦衣华服,珠钗宝光生香,人气活络,热闹喧哗。

虽要礼尚往来,贾琮因还未成家,当家长姐迎春尚未出阁,东府自然不需牵扯这些礼数。

原先这些往来礼数,往年都是王夫人和王熙凤操持,如今王夫人自然已无此名分。

王熙凤便开始异常忙碌,日常家务都交给五儿丶平儿打理,常常出门跨府走动。

如今荣国府因贾琮的原因,不仅是国公门第,更是名副其实的翰林人家,在神京勋贵中地位超然。

王熙凤每每登门走动,她这翰林学士长嫂,总要被人高看一眼,让一贯好强的王熙凤,心中很是得意受用。

王夫人这几日往来西府,常看到王熙凤盛装出行,前呼后拥之态,心中更是酸楚万分,不过无可奈何罢了。

……

因保龄侯史鼐在金陵兵部任职,家人子嗣都在金陵,寻常年节都不会返回金陵。

史家身为神京勋贵翘楚,年节礼数来往,自然落在忠靖侯李氏身上。

这日李氏正来荣国府看望贾母,史湘云自然过来相陪。

因为是贾母娘家来人,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姊妹也都在场。

贾母不忘叫上宝玉过来见礼,袭人担心宝玉又出状况,也寸步不离跟着,一起进了荣庆堂。

这日王熙凤出门拜访走动,西府没有其他家门妇人,贾母又传话让王夫人来作陪。

又正遇上薛姨妈带着宝钗,来荣庆堂找贾母见礼说话,堂中越发显得人气鼎盛。

……

李氏笑道:「姑太太老来愈发福气,瞧你这府上儿孙绕膝,愈发的富贵安逸。

前番琮哥儿因军功封爵,神京勋贵子弟之中,便已无人可以相比。

眼下他又进士及第,十五岁便官封翰林学士,更是从古到今少有听说。

如今贾家东西两府风头荣盛,神京豪门大户,只怕无人可以相比,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贾母被侄媳妇一番好话,哄得身心一阵舒坦,薛姨妈也最好凑趣,也跟着说了不少好话。

迎春丶黛玉等对这些夸赞之言,早已司空见惯,虽不以为意,但听着也生不少欢喜。

唯独宝玉听了心如刀割,屁股如坐针毡,因黛玉等姊妹都在,想要发作已无胆量,也实在找不到理由。

只他巴巴等着李氏花团锦簇夸过贾琮,居然连正眼都没瞧自己,话题便转到史家琐事之上。

这让宝玉心中十分失落,往年史家婶婶说再多的话,总不忘夸他长得周正出色,乖巧孝顺等好话。

如今就像忘了堂上还有他这人,这史家三婶看着年纪也不大,怎麽这麽快就糊涂了。

宝玉心中郁闷失落无比,脑中正浮现明月清风悲怆之景,却听李氏突然提到自己。

「如今宝玉也喜事连连,愈发出息起来,听说和桂花夏家姑娘定亲,过年三月就要喜结连理。

方才我又听云儿说起,宝玉房里的丫鬟有喜,姑太太府上又要开枝散叶,可喜可贺。

只是可惜琮哥儿三年大孝期,一时娶不到妻房,不然老太太多半要双喜临门。」

李氏嘴里说着热络话,不由自主看向侄女湘云,见她正和姊妹们说笑,一幅无忧无虑。

心中不禁有些摇头,湘云这丫头年岁还小,看着半点都没开窍。

每天只在姊妹堆里混着取乐,也没见她对琮哥儿多些体贴关心。

二嫂用心良苦,将她放在贾家养着,这丫头半点没上心,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

宝玉原以为李氏提到自己,定要夸自己俊俏孝顺,在姊妹们跟前说开岂不得脸。

林妹妹听了这些话头,当知世上多为一叶障目,一个贾琮哪能占尽所有好处。

没想这一年只来几次的史家婶婶,竟也学得和旁人一样。

开口就祝成亲生子之事,让宝玉无地自容,悲愤欲死。

自己这清白卓绝之人,就因这些俗不可耐之事,真被生生玷污了。

旁人说到自己,开口闭口只拿这些事,反覆来回羞辱自己,难道除了成亲养孩子,自己就没其他好处。

他是衔玉而生之人,也怪老爷拿走了那玉,让自己变得名不副实。

旁人从此不再提起,白白丧了这奇异之兆,自己多少的好处,因此明珠蒙尘,思之好不悲哉……

……

贾母和李氏丶薛姨妈聊的欢欣,见薛宝钗在旁笑意盈盈。

笑着问道:「宝丫头,前几日你和琮哥儿合计店铺之事,如今可曾办妥了?」

宝钗笑道:「我和琮兄弟已商量妥当,我们一起写的书信,琮兄弟说昨日已寄去金陵。

他说曲姑娘一向做事利索,年底之前必能办妥此事。」

贾母笑道:「那敢情真好,你们姐弟亲戚之间,就该这样相互扶助,琮哥儿可干了件体面事。」

宝玉听宝钗笑语盈盈,说到和贾琮一起写信,话语中带着难言的亲昵,让他心中针扎般疼痛酸楚。

贾琮这等好色之人,已霸占了府上多少出色女儿,如今还要招惹宝姐姐,当真贪得无厌,令人齿冷。

为何不管林妹妹还是宝姐姐,都只看到他这禄蠹之人的好处,自己这清白卓绝之人,却这般被人熟视无睹。

这世道何时变得这般污浊不明,让自己这等爱惜女儿,心底澄澈无垢之人,无止境受这等忽视羞辱……

王夫人听了李氏开口就夸奖贾琮,像是离了他的名字,堂堂侯夫人就不会说话似的,心中实在恶心。

好不容易听她说到宝玉的喜事,结果话说的一半就拐弯,又牵扯到琮哥儿身上。

难道我的宝玉只配做引子陪衬,全天下就东府那小子最香气,简直岂有此理。

王夫人见宝玉脸色有些难看,神情流露出悲戚委屈,知道方才李氏的话让他不快,不由一阵心疼。

早知道这麽不自在,老太太让自己过来陪客,自己就应该找藉口推脱。

连自己的宝玉都不该来,省得这会子白白受闲气。

正当王夫人心中郁恨不已,突听林之孝家的快步进入堂中。

说道:「老太太,桂花夏家来了几个人,说是得了他们姑娘的吩咐,给府上送腊月半的薄礼。

如今人和东西都在二门外候着。」

贾母笑道:「这倒赶上热闹时候,赶紧把人家请进来。」

又对王夫人笑道:「这夏姑娘比宝玉就大一二岁,礼数规矩可懂事许多,将来必定是个能干的。」

忠靖侯李氏和薛姨妈听了这话,自然要给贾母捧场抬轿,说了不少夏家姑娘知礼,宝玉有福之类好话。

王夫人方才惹出的满腔不快,立刻变得烟消云散,心中对夏家姑娘越发多了满意。

这未进门的儿媳妇,不仅样貌出众,行事也大方知礼,当真是一等人物。

这琮哥儿将来就算娶了正妻,即便人物再怎麽好,多半也盖不过自己儿媳妇,这也是宝玉一桩得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