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蠹虫(1 / 2)
第346章 蠹虫
印度现在的电信业务主要分为长途和市话,最赚钱的长途由电信部(DoT)垄断,市话短途则交给了MTNL。
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这里指的都是固话。
截至今年,也就是96年,全印度的固定电话用户还不到2000万。
这个普及率相对于近十亿的人口而言,实在是不值一提。
没办法,就在几年前电话都能当传家宝,那时候开通这项服务的家庭才800多万。
如今经济情况好转,才使得这个数字翻了一倍多。
相对于电视机开始大规模进入千家万户,电话的普及着实要慢的多。
这和两者的传播方式有关,电视接收的无线电广播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电话却依赖复杂的网络覆盖。
印度政府没钱,哪有那麽多经费去搞大面积的铜线电缆铺设。
如今的固话用户,基本都集中在孟买和新德里这样的大城市。
早期安装电话的费用也贵,动辄一两万卢比,买台电视机都绰绰有馀。
国家出于宣传的目的,也在各方面把政策向电视机倾斜。
民众自不用说,电视机是娱乐刚需,一台能满足七八口人同时观看。
电话这种东西,商用大于民用,很多家庭并不在意。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电视机完全向私营企业开放,电信业务则依旧牢牢把持在电信部手里。
在三四年前,政府名义上出售了一些VSNL(国际)和MTNL(市话)的股份,也向民间资本开放了电信市场。
但开放的政策很奇,他们把全国划分为21个固话区,每区仅允许1家民营固话商进入。
这种人为分割导致新运营商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投资回报率低。
同时私人运营商还要把线路并入电信部(DoT)自己的长途网络,DoT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导致互联互通困难重重。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你猜这些固话牌照要不要钱?
印度政府就是妥妥的商人做派,固话牌照卖的一样很贵。
这种一看就很亏本的生意,根本没人敢下手。
说来好笑,直到今年,市话牌照招标仍然无人问津。
是的,一家都没有。
吃相太难看,就连外国人都骗不到,
21个分区,一块一块去买牌照,才能把电话业务覆盖到全国。
有资本的商人直接被吓跑,小商人又进不来。
这种模式也延续到了移动通信领域,全印度被划分成了20个移动区。
罗恩靠着各种手段,也只拿下了北方邦丶新德里和孟买三个地方的牌照。
其他地方,他实在没精力去搞。
在当前的政策模式下,几乎不可能诞生通信巨头。
再瞧瞧电视机市场,硬体不用说,光制造商就好多家。
配套的电视台更是百花齐放,零零总总有几百个电视台,涵盖了所有领域。
这就是罗恩去年拿了电信牌照,到现在都不急的原因。
限制的太死,竞争对手也太少。
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布局,顺便考察市场。
说来罗恩对BB机业务的兴趣,比手机移动通信还大。
在印度政府眼里,BB机属于增值业务,移动通信才是正统。
奈何经济环境一坨,手机什麽的对民众而言,高不可攀。
这就是导致BB机不受重视,即使在孟买这样的大都市,发展也乏善可陈。
罗恩提前约了MTNL的官员,对方自然很给面子。
苏尔的名声,在孟买无需多言,属于最顶级的那一小撮。
他们在海洋酒店碰面,这里安静丶风景又好,还足够私密。
距离罗恩的住处也不远,他是这里的钻石用户。
不用招呼,侍者就把他们领到阳台上的专属位置。
从海湾吹来的习习凉风,没有任何遮挡,那是来自大自然最原始的馈赠。
「您想参观MTNL的交互中心,当然没问题,随时都可以。」那个官员美滋滋的品着醒过的威士忌。
「是,我很感兴趣,不过我还想了解的更深入一点。」
「深入?」
「对,比如工作流程丶原理之类的东西,最好有布局规划图,还有基站的建设。」
「噢,」那个官员放下酒杯,「这可不是一般的深入,那是完全的丶毫无保留的丶坦诚相对。除了夫妻之间,我想不出还有什麽比这更恰当的比喻。」
「你知道的,我们只是想学习一下,我在去年拿了电信牌照。」
「苏尔先生,您总是这样的大手笔。」那个官员秒懂。
「所以...你觉得怎麽样?」罗恩看他。
「这很花时间,偏偏我最近又忙。孩子想出国留学,却一直没定下来。那很麻烦,您懂吧,苏尔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