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7(1 / 2)

加入书签

女儿自从谈了对象之后就越来越不听话了,迟来地叛逆起来,距离自己帮她规划的路越来越远,跟她哥哥一样,都成了个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

她为此,专门去了趟均州市,看见被娇宠着长大的小女儿学会了洗衣服、做饭,住在跟别人共用的一铺大炕上,还满脸笑容时,心塞得不行。

她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唐卫红却丝毫都听不见去。

刘琳跟她讲燕市如今修好了护城河,修建了高楼,修建了公园,公园里面有湖,有步道,有花草,故宫、颐和园等也会陆续重新开放,中美建交后,大街上多了许多外国人,商场里多了许多时兴样式的衣服,新排出来的电影、歌舞,总是在首都先上映……跟她离开的时候,有了许许多多的向好的变化,字字句句都要勾起她对燕市的向往。

奈何唐卫红不为所动,跟她讲丈夫有多么疼爱她,讲她是怎么学习做饭的,怎么跟副食店的人打好关系,以便能优先卖到蔬菜副食,又羞涩地说,她准备要孩子了,因为公婆得到消息,以后计划生育可能会越来越严,他们得趁早多生个孩子……

越听,刘琳的心就越窄,心里头的火气越憋越严重,怕自己忍不住,又跟小女儿闹起来,只好匆匆回了军区招待所。

门口的小战士见她脸色不好,给吓了一跳,忙过来搀扶她,问用不用送她去医院。

刘琳把整个身体的力量都压在小战士身上,摆摆手说:“我没事,歇一会儿就好了。”

小战士将她送到房间里,又帮着打了热水,这才走了。

刘琳和衣躺到在床上,一口一口地大喘着气,胸口像是被大石头堵住了一般,使劲地吸气,也觉喘不过气来,嗓子里发出“嘶嘶”的声音,还带着长长的尾音,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条干涸的鱼。

她的眼泪流下去。

儿女都是债这句话真没错,最小的这两个孩子,一个胸无大志,不期望能超越父辈,可是长到现在还是一日无成,如今还是个混吃等死的七级办事员,自己拉下脸来到处帮他找关系,终于和单位领导攀上关系,人家答应多多提携,也给了多次机会,可唐卫国倒好,他不光不抓住机会,好好跟在领导身边表现,还觉得烦,指责她多管闲事。

刘琳一气之下,说再也不管他了,人家更是满不在乎,一天天的傻乐呵。

这个小女儿更是不如自己的意,费尽心思为她谋划,甚至还想帮她买房子,可她才结婚几天,对丈夫,对公婆的情感就超过了这个一心对她的妈。她希望小女儿是新时代的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思想,不受男人和家庭的束缚,不说一定要在事业上做出多大的成绩,起码不会为了男人为了家庭而舍弃自己。

如今她偏安在这个小地方,伺候男人,伺候公婆,甚至以此为幸福。她当然希望女儿是幸福的,婚姻是美满的,却不是这样的。从小女儿身上,她仿佛看见了旧社会妇女的样子,实在搞不清楚,在自己这样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怎么就会变成了这样。

卫红和卫国不愧是兄妹,在不思进取上真的是如出一辙。

刘琳脑子里头乱呼呼地想着,越想就越生气。

她也难免地想到了其他子女。大儿子早早去去了部队,如今的军衔虽然赶不上他父亲,但好在人还年轻,就是熬资历将来也差不了。大女儿很早就嫁了人,对方家庭是从政的,公公手中权利不小,女婿也是个有志向的,大女儿生了孩子之后,虽然也把重心放在了家里,但到底公公有权势,在这样的家庭中,即便是牺牲自己的事业,也不是不行。

那时候大女儿事业正好,有身高优势,腿长胳膊长,四致有力,表现力好,想在舞蹈事业上有所建树,她好好劝说了一番,让大女儿以公婆、丈夫为重。因为相对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女儿的事业根本不值一提。

大女儿虽然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忍痛放弃了舞蹈事业,转去做了后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