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9(1 / 2)
成为皇后,成为太后,甚至是成为皇帝吗。
这些只是赋予权力的身份,并非目标本身。
重返京师这个目标,早在她收到立后圣旨那一年,就已经实现了。
而现在,光复燕云这个目标,也不再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愿景。
……
丁景焕深吸一
口气,在明确了霍翎的决心后,他立刻跟着调整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思索此时展开北伐,一举光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有多高。
首先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大燕国库充盈。
而且早在天狩十年,太后就下令,要在国库之外,另设一个“河关私库”。
各地榷场贸易的利润都存进了河关私库里,这笔钱专款专用,为的就是来日北伐大穆,光复燕云十六州。
丁景焕虽不知道这笔钱款具体有多少,但以大燕榷场贸易的体量,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数目一定十分可观。
其次是经过这四五年的统治和镇压,羌州原本还有些不安分的局势,已经逐渐稳定下来。
一旦大燕和大穆开战,不仅可以让羌州成为战事的一个大后方,还可以直接从羌州抽调出一支成型的骑兵投入战场。
再加上大燕原有的两支骑兵,以及操练多年的精锐步卒,兵锋之盛,就连大穆铁骑,都必须暂避锋芒。
第三是经过这些年不间断的梳理和清洗,朝堂上曲从依附太后的声音越来越大,无需担心北伐以后,后方会突然生出什么变故。
而朝中最精锐的两支边军,燕西军和燕北军,都掌握在太后手里。
燕西军主将白镜文,燕北军主将周嘉慕,燕羽军主将陈立群,还有羌州主将李宜春,他们都是太后的人。
只有太后顺利登基,他们才能继续在边境安稳领兵。
而且北伐一旦功成,封侯拜相是必不可少的,也不愁他们会在北伐一事上不尽心。
丁景焕这么一通盘算下来,发现从经济到军事再到国内局势,大燕发动北伐的时机确实已经足够成熟了。
当然,自己这一边准备充足还不算什么。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老对手,大穆现在的局势可是十分微妙啊。
说来也有意思,历史在某些时候,总有些惊人的巧合。
大燕和大穆对峙百年,不仅国力相当,就连国内局势都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先是大燕这边,景元帝驾崩,大燕面临着主少国疑的局面,霍太后不得不扶幼帝登基。
再到大穆那边,永庆帝驾崩,大穆同样面临着主少国疑的局面。
永庆帝驾崩那一年,大穆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几位成年皇子和未成年太子之间势如水火。
太子借着被刺杀一事,想要解决掉几位成年皇子,几位成年皇子为求自保,纷纷起兵围困京师,反倒让太子落入险境。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f?ù???è?n????0???????????????则?为?山?寨?佔?点
后来是身处前线的萧国英领兵返回京师,才解了京师之困。
太子也登上帝位,而朝中大权,尽数落到太后和萧家手里。
但大穆也因为这件事情伤及了元气,好些年都没缓过来。
那些被大穆用血腥手段镇压的游牧部落,趁着大穆内乱之际,再次掀起反叛。
萧国英是小皇帝的亲舅舅,太后的亲弟弟,他是大穆有名的将领,年纪轻轻就在平定内乱、镇压各族上表现出色,立下无数功勋。
所以各部落再次叛乱,大穆太后自然就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前去镇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