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3(1 / 2)

加入书签

员。

所以今天一行人整理的,就是第一批125人的难民资料。

根据难民来路的大致划分,孟溪几人每人点出二十五份资料,放进皮质旅行文件袋,装到筐里。

这种背着藤筐包着头巾去工作的感觉,很有走基层的仪式感。

当然孟溪也很清楚,这类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仪式感,还有专业性。

对她来说,反破坏反间谍,正是她的专业,在加上她在异世界,在沙罗这些日子的历练,她有信心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结合到一起,完成好这次难民审查工作。

“哟,来得都很早啊。”

大块头迈着大步子进来了,他两边肩头,一边扛着个大木桶,一边抗着个大藤筐,背后还背着好多布条绑着的木头架子。

“这是酸枣汤、水、面饼、肉干、蜜瓜干……”

“还有最后这个,市场上买来的,小遮阳棚。”

大块头放下一筐筐补给品,最后卸下背上的安歇木头架子,缠上布条和背带,把它们装在了藤筐肩带上。

这样背筐的人,头顶就有了小型遮阳棚,由双木条支架支撑,布条薄厚透光度可以自己调节。

烈日之下顶个这个,肯定比只包头巾要凉快许多。

这番准备,也是治理中心的要求,被调配前往支援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经费,但是具体采买补给品不做统一,只要在经费内,能经得住审查,都可以买。

孟溪问了问这个便携遮阳棚的价格,得知很便宜后,她估计今天他们戴出去,明天各组都会人人买上一顶。

等大块头收拾好东西,集合时间也差不多开始了。

有办事员在楼道里一间一间办公室的通知,拉开大嗓门在一楼大厅招呼。

一队队治理中心的办事员,都背着各自的行李,来到大厅集合。

由于人实在太多,大厅站不下,还有好几个办公室的人站到了楼道上。

大厅大门口,治理中心的外城区总管事,来给大家进行临行前的训话。

总管事不常有这样的机会,治理中心很少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人员集体外出活动,这让总管事找到了一点在军团工作时的感觉,于是对方训话的腔调,也有了沙罗教官的那个意思。

对沙罗办事员们来说,新鲜感也是同样的,一般这样的难民审查工作,前期都是边境军团和边境治理中心的办事员继续的。

他们这些在主城区工作的办事员,往往都是进行二三阶段的审查,第一阶段,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接触。要直面被审查人,感觉肯定不太一样。

很快,外城区总管事训话完毕,队伍在大队长的带领下,有序走出治理中心办事处,沿着下坡大路,向外城区出口走去。

东郊广场的大道上,已经停好了好几辆运输车,军团和佣兵团出的队伍已经在陆续上车,治理中心和治安中心的队伍则是刚到广场边集合。

孟溪远远扫了一眼治安中心的队伍,没有看到第九队,倒是看到了上次的特拉戈队长,这位造型粗犷的格纳人队长很是显眼,孟溪一眼就注意到了对方。

今天对方也是背着小框子,看装备,和她们要干的是同一份活。

“这么多人,难民的规模得多大?”

塔桑力亚在心中估算着,他们属于新人小组,而且是支援队,一天审核二十五人算是比较少了。

其他正规队伍应该要一天审核三十五人以上。

现在派这么多人去,再加上边境原有的人员,这么多办事员,审核四天,那不得入境上万难民?

这都够得上一座小城市了。

“搞不好真要扩建一座城市。”

孟溪说道。

“啊?”

塔桑力亚惊讶。

“上车了上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