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1(2 / 2)

加入书签

虽然陆庭风此人, 杨允功只是上次在贡士觐见陛下的时候,看到了真人,但是两人之间通信却是有过一段时日的。

陆昌言算是杨允功的亲信之一, 是他多年的老部下。

当年陆昌言准备乞骸骨回乡的时候,杨允功还私下里劝过他, 让他若是病痛能忍一忍就忍一忍,那个时候他的首辅之位坐的还没现在这么稳当,很是需要陆昌言这个得力干将在一旁辅佐。

陆昌言为了他, 在位置上又做了两年, 一直等到他的势力全部稳固了,实在病痛难忍, 腿脚膝关节疼到根本跪不下去的时候,才真正卸了职, 回了乡。

这些年陆昌言什么都没有求过他, 唯有他孙子的文章经常寄过来让他指点指点,忠实老部下这么一点小小请求都不帮,这实在有违当年他们之间的情谊,哪怕公务再繁忙, 哪怕顾不上自家孩子, 他也要帮着陆庭风改文章, 写批注。

好在陆庭风这个孩子学什么都一点就透, 这么多年, 两人虽未见过面,但是杨允功算是陆庭风的半师。

陆昌言本身学识就很扎实, 他也知道自己做了首辅之后每日有多忙,但是他依旧每隔半月就送来一封书信,从不间断, 为的究竟是什么,他们这些明白人心里都懂。

陆庭风是此次会试的第二名,原本杨允功曾断言,陆庭风的火候已经完全到了,得个状元不在话下,可是想到刚刚那份卷子,杨允功皱了皱眉头,开始认真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杨允功心中暗暗喟叹,陆庭风写的也是极好的,虽然治理之策上面,并没有刚刚那一份这般全面,但是文章结构和用词方面,明显就是陆庭风这篇更好一点。

若是内容,前一份胜之;若谈文章,此份为佳。

杨允功多年的老狐狸了,一读陆庭风的卷子,再想到刚刚那份卷子的水平,那弥封的卷子仿佛已经是明牌了一样,他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刚刚那份他看过的,应当就是此次会试的第一名沈江霖的卷子。

既说到沈江霖,又不得不牵扯到他的师父唐公望,当年也是自己的部下,只是唐公望和陆昌言截然不同,他从不参与党争,只求问心无愧,是个绝对的清流,偏偏此人很是圆滑,像个泥鳅一样滑不丢手,你找不着他的错处。

有时候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唐公望很是坚持自己的政见,那些年来没少给自己找麻烦。

一个是亲信老部下的孙子,经常受自己指点,以后拿来就可以用的自己人;一个是经常和他持反对意见的难缠下官的弟子,两人之间孰轻孰重,立分高下。

若是陆庭风的卷子差了太多,杨允功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心思,但是如今么,各花入各眼,只是公平竞争罢了。

能够写出那般数据翔实、地理位置一一点明,几乎立刻就能拿过来用的策论文章,难道沈江霖就不能写的更加花团锦簇一点?不能多修饰一点?文章造诣就比陆庭风低了?

只是很多事情,大家不点破而已。

杨允功拿出朱笔,在陆庭风的卷子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圈,笑着说了一声:“好!”,然后便又传递给了下一个人。

杨允功的这声“好”,声音不高不低,正正好好大家都能听到。

首辅大人都说“好”的文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