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3(1 / 2)

加入书签

促的呼吸告诉他,没时间了。只能不问,多听。

“言行,务必……”吴师傅的嘴唇干枯灰暗,鱼嘴似的开合,缓了一口气,“务必三思。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可,阴晴不定。令臣工一心揣摩上意,无心务实为民。帝王心术,自然要有。驾驭它,而非沉迷。”

“朕明白,都明白。”

“召叶四回都,参加臣的丧礼。以此为契机,跟他交心。对他,要敬重。让江南的俊杰看看,你容人的气量。这样,将来才震得住齐国的臣子,做得了天下之主。”

老人缓缓抬手,不顾礼数,摸了摸小皇帝英气而稚气的脸,喉咙发出锯木般的悲鸣:“臣多想再侍奉皇上几年,多想看着你长大。可惜……没时间了,没时间了……”

天子的泪,在老师手腕的皱纹蜿蜒。

“听你讲书时,朕总是走神,想出去玩。以后再也不了,朕会珍惜跟你学习的每一刻……你别走啊,吴师傅……”

“皇上十二岁了。”吴正英动了动嘴角,但已无力微笑,“会感到,身体长得很快。脑中的想法,也很多。这是,最容易出岔子的时候。”

忽然,他目光一凛,迸出锐利的光,几乎坐直了,留下最后的叮咛:“记住,今后谁挑拨你和九爷,谁就是奸佞!必诛之!”

“朕记住了。”永历吓了一跳,慌忙扶住老师。

“重复一遍!”

“谁挑拨朕和九叔,谁就是奸佞!必诛之!”

吴正英放心了。他长舒一口气,重重栽在床上,将头扭向另一侧,艰难地摆了摆手,再无力吐字。

永历明白,吴师傅在请自己离开。他讲过,人死前会呼出浊气,这是怕冲撞了龙体。

永历不想对方悬着心离世,于是退到院里。吴师傅的儿孙进了屋,合起门,为其送终。

永历呆呆地站着。

沉寂片刻,屋里陡然腾起哀恸的哭声。他像被一道冰冷的霹雳击中,也随之嚎啕,忽而想起要喜怒不形于色。他竭力压抑,整个人微微抽搐着。

夜空飘起雨丝,似在替他哀泣。

“跑一趟宁王府。”永历含泪对侍卫道,“请皇九叔主持丧礼,让吴师傅风风光光地走。”

又看向随行的起居郎,“你有笔墨,拟旨。着翰林院掌院学士吴正英配享太庙,赐谥文贞,追封为太子太傅,以郡王之礼厚葬。”

他想让老师极尽哀荣。生前不肯升官,死后总行了吧。

“谢主隆恩。”吴正英的独子快步出屋拜谢,脸上泪痕交错,呈上父亲的最后一道奏折。很简短:臣无功绩,不可言宗庙之事。臣之子平庸,不堪重用。

永历打量老师的儿子。四十好几,工部小吏,无功名也无功劳。有心提拔,无从着手。何况,要去官丁忧。

他的目光,移向老师唯一的孙子。弱冠书生,颀长俊秀。是个贡生,即秀才中成绩优异者,在国子监读书。

永历问他叫什么。

“回万岁,学生名吴瑕。”

“好名字。”永历点点头,“你入宫作朕的侍读吧。”

吴瑕讶异地抬头,拭去泪痕,欣然谢恩。

又一浪悲伤席来,永历微微抽噎着,借着灯火环顾老师的宅院。这才发现,与主人的身份相比,这里过于简陋了。

一进的小宅子,仅有的仆人是一对中年夫妇,男人兼做马夫。

永历四处走动,看看房檐的碎瓦,漆面剥落的廊柱,后院的菜地。心中的亏欠感愈发的浓,想要弥补的心情愈发迫切。他叮嘱吴瑕,待祖父下葬就入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