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请整饬京畿治安并置巡防制度疏》(2 / 2)
苏泽说道:
「我会向朝廷上书,请求给外城巡捕营配备火器,让他们在武监接受操练。」
「当然,他们不是和武监生一起训练,而是另外再开一班,专门学习治安缉捕侦缉之术,再辅以仁义礼智的教化。」
王任重似乎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正如同苏泽推广吏科试,将吏科试放在国子监一样。
这个挂在武监下的巡捕班,也是为了培养新一代巡捕人才。
这似乎就是苏泽的办法。
王任重听说苏泽要为自己上书,自然是更加感动,他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大恩,日后若有差遣,在所不辞!」
苏泽摇头说道:「吾等都是忠心王事,清濮不必如此,不过若是要改革巡捕营,也不是外城巡捕营的事情。」
王任重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他说道:
「另外四门的巡城御史,也都苦于京师治安的问题,今日散席后我就去找他们几位,在子霖兄的奏疏上联署。」
苏泽点点头,要改自然是要一起改,只要五门巡城御史步调一致,那通过奏疏的阻力就更小了。
——
《请整饬京畿治安并置巡防制度疏》
通政使杨思忠在公房坐下,手下经历官胡祯送上了最新的奏疏和公文。
杨思忠首先还是翻开了苏泽的奏疏。
有苏看苏,没苏再看其他的。
胡祯也已经明白了这位大银台的办事风格。
苏泽开篇写道:
「查五门巡城御史所辖之地,匪盗频发,民不安枕。尤以外城为甚,巡捕营额设千人,然分戍辽阔,力有未逮。」
苏泽又举了倭人逆贼和之前山西匪盗的例子,接着写道:
「新拟章程三章:」
「其一,设村巡防,联保乡土。于京畿五十里内大村,城内里弄,择乡望素孚者充巡防队长,率本村丁壮联防。无事则守隘巡村守里,遇警则擒匪送官;大案需协捕时,可调为援。」
「巡捕营酌给骨干廪饩,不动正饷而收臂指之效。」
「其二,分置巡所,明定责成。将城内外要地划为片区,各设巡捕所统辖。每所置侦缉千户一员专司缉捕,查夜百户二员轮值巡防。如此分地而治,责有攸归,可革互相推诿之弊。」
「其三,训育弁员,化导风习。巡捕久为世所轻贱,当弘四民同德之义。请于京营武监别设巡捕修习班,择优异者入监肄业。教以侦缉操练之法,辅以仁义礼智之训,使知捍卫黎庶实为荣勋,非止贱役。」
果然还是苏泽的风格。
杨思忠暗暗思考,这份奏疏的通过阻力不大。
苏泽没有向吏部要名额,也没有向户部要钱粮,唯一需要的就是增设武监下的「巡捕修习班」。
但是杨思忠却看出了这份奏疏的重要意义。
如果真的能够按照苏泽的改革,巡捕营必然会焕然一新。
正如苏泽那一系列奏疏,对通政司的改革一样。
苏泽又瞄上了巡捕营?
杨思忠决定想办法在巡捕营中安插点「自己人」,如果真的能让苏泽改革成功,那掌握京师城内和京畿治安的巡捕营,必然会成为京畿内重要的势力。
「还有什麽要务吗?」
胡祯业务能力出众,要不然也不会被杨思忠简拔,放在自己身边当秘书。
胡祯说道:
「朝鲜署的冯大人来函,朝鲜商人在釜山和倭国隔海走私贸易,通政署已经向朝鲜国主通报,朝鲜国主遣官拿问去了。」
杨思忠点点头,右通议冯学颜在朝鲜乾的不错。
冯学颜也是进士出身,这学历在朝鲜就是通杀的存在。
无数朝鲜大臣名士,都以和冯学颜讨论学问为荣。
冯学颜乾脆就在朝鲜搞起了讲学,他本身对学术没有太的倾向性,无论是宋儒丶心学,甚至是最新的实学,他都能讲几句。
每一次通政署讲学,都会高朋满座,甚至要比朝鲜国主开朝会来的重臣都要齐全。
除此之外,冯学颜还有一个特点,他喜欢提拔后进。
朝鲜年轻的读书人请他指点,他都不吝赐教,对于那些有才华的朝鲜年轻读书人,他更是直接会用通政司的渠道,推荐他们去大明留学。
朝鲜国内长期实行两班制度,这种贵族传承制度下,朝堂上的职位,就连两班重臣家的子弟都不够分,寒门读书人根本没有出路。
而朝鲜也和之前的大明一样实行锁国令,国内根本没有足够的岗位,来容纳这麽多的读书人。
冯学颜等于是给这些年轻读书人一个出路,反正如今大明和朝鲜之间的贸易发达,精通汉文做个通译,也比在朝鲜国内强太多了。
就这样,冯学颜几乎收到了朝鲜上下读书人的一致拥戴,同时也对朝鲜的小朝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这次,就是有大明商人举报,说朝鲜在釜山地区和倭国偷偷做生意。
冯学颜立刻照会朝鲜国主,朝鲜国主也不敢怠慢,派遣重臣去严查。
杨思忠满意点头,又问道:
「吴绍祖到了没有?」
胡祯立刻说道:「吴大人已经到了,他的公函在下面。」
吴绍祖就任琉球通政署主司,算算日子上个月应该已经到了。
杨思忠找到吴绍祖的公函。
比起朝鲜,琉球的局势要差很多。
毕竟琉球国力孱弱,又距离倭国近,比朝鲜更容易被倭国渗透。
吴绍祖采取了和冯学颜不一样的方式,他抵达琉球后韬光养晦,只是忙着兴建官署,很少和琉球的官员结交。
甚至有人主动要结交吴绍祖,吴绍祖都把人赶出去,对外声明自己「不干涉琉球国政」。
不过吴绍祖也在公函中写明了自己的理由,他在等大明水师抵达琉球再出手,现在他只是韬光养晦,同时等着琉球内部的倭国内奸自己跳出来。
果不其然,吴绍祖很快就搜集到了琉球国内暗中投靠倭人的大臣名单,琉球十三家中,竟然有过半都和倭人暗通款曲,这结果却是触目惊心。
要知道这琉球十三家,其中不少都是福建广东的汉民渡海过去的,基本上都有汉人血统。
吴绍祖就等着大明舰队抵达琉球,再一举发动清洗琉球小朝廷!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