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1 / 2)

加入书签

第258章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

苏泽放下报纸,果然玩政治的都是人精,报纸这种新工具的出现,也让政治斗争出现了新的玩法。

整个文章质问工部修缮款项的去向,问题也是一针见血,指向了工部的要害。

工部主要的开支就是四个大类:

宫殿官署房屋修葺丶河道整治丶官营作坊丶陵寝工程。

这四个大项目中,河道整治关系民生,在设立总理漕河专务大臣后,修河治黄已经是政治正确的事情了,预算只能逐年增加。

官营作坊中有大量的军工作坊,这其中的帐目事关兵部和国防,工部完全可以用军事机密搪塞过去。

最后一项,陵寝工程,这在四大开支中支出最小的,但是事关先帝陵寝的收尾工程和今上陵寝的修造,还有祖陵和历代先帝陵寝维护费用,也没人敢攻击这个支出。

唯有报纸上选择的这个方向,可以说是打在了工部的七寸上。

不过苏泽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虽然和很多工部官员有交往,但是日常和工部这个衙门没有多少交道打。

——

六月十八日,苏泽应邀出席了武监巡捕修习班的开班仪式。

不过五门巡城御史达成了一致,巡捕营的事情他们要牢牢攥在手里。

巡捕修习班的课程他们亲自编写,只邀请一部分武监的教官来授课。

五门巡城御史上书,请求刑部修一本《巡捕公案》的意见,得到了内阁和都察院的认可,隆庆皇帝也批准了奏疏。

刑部侍郎李一元负责编修这本《巡捕公案》,专门收录刑部档案中的疑难杂案,为基层的巡捕提供一套办案的手册出来。

可怜的李侍郎,从通政使转任刑部侍郎后,整日就在修书中度过。

不过他也不算是没有收获。

《大明民律》成书后,隆庆皇帝封李一元为太子太保,又多荫了他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这在群臣看来,就是半只脚踏入内阁的信号。

只等下一次内阁空缺,李一元入阁就是水到渠成了。

所以李一元也没有抱怨,再次接下来了这份工作,在继为锦衣卫民讼司编写完民法典之后,又开始编写巡捕手册。

而武监巡捕修习班的老师,全部由都察院御史出任。

都察院之外,只有苏泽得了一个名誉监修的身份,参加了开班典礼,给第一期巡捕营的生员讲了一节德育课。

苏泽只能说,这些御史也聪明起来了。

巡捕营是京师的耳目,如果经营好了,日后要弹劾人还愁没材料?

显然都察院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要通过五门巡城御史,把巡捕营这个暴力机构掌握在自己手里。

日后在京官员,无论他们本人还是家人,又或者是家仆亲戚犯了事,怕是立刻就要被都察院弹劾。

当然,这对于京师治安也是好事。

京师这地方本来就鱼龙混杂,很多地痞流氓背后都有保护伞。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谁还能硬得过都察院?

有了都察院整体的背书,想必巡捕营在执法的时候也能更加硬气。

虽然在大明朝这个时代追求什麽绝对的司法公平等于痴人说梦,但是好歹有了权力制衡,也能大大提升京师的治安,打掉一些欺压百姓的无赖。

——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东宫今年也提前放了假。

苏泽赖在报馆的土法空调房中避暑。

可朝堂的「温度」,也随着升高的气温迅速攀升。

首先是工部修造宫殿屋舍的支出问题,已经不是报纸揪着不放了,而是六科和都察院言官上书参奏,要求工部将帐目公开,解释十五万两的去向。

然后是太仆寺也被在《新君子报》上爆出丑闻。

同样是「包打听云」,在太仆寺在京师城外有一座马场。

这座马场有太仆寺官吏二十人,养马的牧子百人,朝廷还拨有专门种植草料的马田百亩。

如此优渥的条件,这座马场依然从成化年就开始亏损,每年向朝廷要求增加「助马钱」。

这笔钱滚下来,光是这麽一座马场,太仆寺一年就要补助五千银元。

但是《新君子报》做了探查,这座马场每日都有大量人员进进出出,热闹非凡,可是马场中一匹马都没有!

由于这次的报导太过于离奇,就连皇帝都被惊动,下令让御史严查。

结果是果然和报导说的一样,整座马场一匹马都没有,这五千银元都是马场日常维护费用和各项人员开支。

这自然让皇帝震怒,又派遣御史严查太仆寺在京畿的马场,又查出亏空马场三座。

太仆寺卿朱大器引咎辞职,最倒霉的是户部专门负责马政的浙江清吏司主司。

浙江清吏司前任主司丁靖轩,因为乡试哭庙事件被罢官,现任主司刚刚接任不久。

没想到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这位新上任的浙江清吏司郎中也遭到了贬谪。

官场前途难测,莫过于此。

普通官员一旦遇到这样一口大锅,要花上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爬出大坑,甚至因此前途断绝。

一名九卿级别的大臣,因为一篇报导倒台,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报纸的作用。

唯一让人安心的是,作为影响力最大的《乐府新报》,却在苏泽的严令下,拒绝刊登这些没有署名的「包打听云」的消息,坚持只报导确信的新闻。

满朝大臣赫然发现,如今《乐府新报》掌握在苏泽手里,才是各方都能安心的结果。

——

苏泽本来想要在报馆消暑,安分一个月,却没想到万敬找上门来。

「苏兄,我这次前来,是要求你施以援手。」

苏泽连忙将万敬扶起来说道:「万兄何必如此,有话慢慢说来。」

万敬一脸苦涩的说道:「苏兄知道,我曾在营缮任职,而傅兄就是现任虞衡司郎中,这次报纸上营造开支的事情,工部饱受责难,虽然雷阁老多番维护,但是工部也有些顶不住了。」

苏泽问道:

「那这笔开支到底用在了何处?工部就拿不出明帐来吗?」

万敬长长叹息一声说道:「苏兄应该知道,这营缮司除了修造宫殿之外,京师公宅的维护,也是营缮司开支。」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

自己现在住的这座御赐宅邸,就是当时皇帝敕令工部营缮司去修葺的,而这笔钱怕是工部出了银子。

苏泽有些无语,最后竟然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万敬掏出一份帐本,递给苏泽说道:

「是本朝三年,工部营缮司的开支明细,请苏兄过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