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章 《财政革新诏》《简任重臣敕谕》(2 / 2)

加入书签

苟了那麽久,突然来了一把刺激的,朱由检还是有点害怕的。不过毕自严却叫他放心,他说:「诸般罪责都由臣一应担之,绝不会牵涉陛下。」

朱由检扛了把椅子坐在了木匠哥哥的身边。

工部那边说,皇陵的地下部分已经快要完工了,大概在三月份就可以让他哥哥下葬了;但是预算超支了,想要完成地上部分还需要追加资金,预计比当时说的二百万两还要再多五十万两。

朱由检听到工部尚书薛凤翔当时邀功一样的上奏以后,真的气得想要当场抽出天子剑把这狗东西给剁了。好像在他们的眼里,超支是正常的,不超支才是不正常的,现在这个工程进度,皇帝还要好好谢谢他们,给他们嘉奖!

「朝廷上的情况怎麽样了?」朱由检问道。朝堂上魏忠贤全程在场,王承恩在内廷外廷之间往返,给朱由检播报战况。

「启禀陛下,群臣围攻毕阁老,毕阁老舌战群儒怡然不惧。群臣辱骂他为陛下敛财丶谄媚帝王,是为奸逆,是严嵩和魏忠贤一样蒙蔽圣聪的奸逆。」王承恩说道。

朱由检扶额问道:「那群大臣有没有骂朕?!」

王承恩摇了摇头说道:「有几个人出言不逊,已经被臣和魏秉笔教训了。」

「再探。」朱由检挥了挥手说道。

「陛下,那群大臣动起手来了!」王承恩一路小跑回来,气喘吁吁地汇报导。

「毕自严被打了?!」朱由检从凳子上站起来问道。

「不是,是毕阁老把兵部尚书郭厚允给打了!」

「老毕这麽猛的吗?!」朱由检目瞪口呆。

朱由检绕着木匠哥哥走了几圈,跺了跺脚说道:「不行,你带武骧左卫去朝堂上看着点,毕自严势单力薄,等下被人打死。」

「喏,臣这就去办。不过陛下容禀,毕阁老虽然势单,但并非力薄,英国公和朝堂上一些青壮官员都站在了毕阁老的这边!」

王承恩走了半个时辰不见回来,朱由检等得有些焦虑,手上不停地抚摸着木匠哥哥的金丝楠木椁室。他心中如百爪挠心,要不是害怕在朝廷上成了众矢之的,被一大群人围着当许愿机,他都想要跑去观战了。

终于,王承恩再次回来,这一次他带回来了原首辅黄立极的请辞书。朱由检原本只是将毕自严提入阁,指定为首辅,但并没有开除黄立极。正常来说他应该是降级为次辅,不过他在朝堂上没吵赢毕自严,也是没脸待下去了,所以请求致仕。

这一次,朱由检倒是没有再挽留,而是拎着诏书从乾清宫正殿回到自己的快乐小屋懋勤宫,痛快地披红盖章,通过了黄立极的退休申请。

不过,为了不显得那麽刻薄寡恩,让群臣寒了心,该给的退休待遇还是要给的:给他加从一品的少师衔,仍兼内阁大学士衔;赏赐金银丝帛等物若干,赐驿传,命沿途地方官「迎送如仪」。

其实,朱由检一个铜板都不想给他,这可都是内帑的钱啊,心痛得哈斯哈斯的。

相比于原本的历史线上,黄立极被认定为阉党直接命其归乡,相当于开除,朱由检现在已经很优待他了。

当王承恩拿着皇帝迅速披红通过的《恳请致仕疏》回到朝堂以后,群臣的争吵为之一顿!这下大家发现,皇帝是真的动真格了。

此前皇帝想要任免官员,大都是将原来的官员调任,现在居然直接罢免官员了!

朱由检如果知道朝臣的想法,恐怕都要爆粗口了:明明是黄立极自己请辞的,怎麽就能完完全全怪到他这个皇帝的头上呢?!

皇帝铁了心要变法,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现在朝廷无以为继,肯定是要变法的,只是对于变法的主导人选是毕自严,大家非常地排斥而已。

也不看看昨天朝会毕自严干了啥:一手《财赋尽归太仓疏》吓死个人,这还不算,还跟大家玩心眼,一个爆点是为了掩盖更大的爆点。他居然想要废掉大家的田赋恩免!

他想干啥?这是要饿死群臣百官吗?如果没有这二亩薄田,大夥仅仅依靠朝廷这少得可怜的俸禄,去喝西北风不成?!

说到底,大家都不想大明倒闭,毕竟身上穿的这一身虎皮还要大明朝来背书。

至于什麽投靠建奴这种东西,大家更是想都没想过。他们疯了才跑去投靠这群没开化的野人,去做鞑子官!

不过,跟建奴做做生意捞点银子还是可以的嘛!听说现在辽东的粮食价格是关内的十几倍,边关那些个军头盗卖军粮都赚疯了,他们怎麽就不能够去掺和一下赚点日用钱呢?

毕自严就会危言耸听哄骗君王,欺负皇帝年纪小,张嘴闭嘴就是亡国,大明哪有那麽容易亡啊?!

说到底,所有人都知道要变法,不然朝廷维持不下去了,但变法要伤害他们的利益,那就是万万不行的了。毕自严更想骂娘:天下的财富就那麽多,每个人出一点点,怎麽就那麽难呢?他又不是要剃刀刮骨,他还能凭空变出钱来不成?

毕自严很直白地承诺自己不会动大家合法得来的田地,但这税除了额定恩免的部分,一个个必须交,谁不交他就干谁!但他也妥协丶画饼:如果朝廷收入上涨,就请求陛下给大家涨俸禄。

俸禄才几个钱啊,朝堂的高官嗤之以鼻,不过一些小官和清流官员却心动了。除了大吃特吃的这帮人,朝堂上也确实存在一批出身不好,当官以后还依旧生活拮据的人。

其实,朱由检颁布的只是政策性的文件,关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没有提,这些东西后面还要一个个丶一点点地去争吵,去敲定。

在朱由检焦虑了好久,却有些惊喜地发现:一切如故,自己这不情不愿地动了一下,啥事也没有!

朝堂上演了全武行,但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大家默认了皇帝的诏令,以及皇帝对于毕自严的任命。

毕自严举着皇帝的大旗,终于笼络到了一批人,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

他也明白,这批人里面,少部分是锐意进取的,更多的是想攀附他的权势的。毕竟他一朝入阁,直接成为首辅了。

攀附也好,志同道合也罢,毕自严认为只要能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

不过,也不是什麽都没有变化:毕自严担任首辅,又总领户部,那麽他户部所出的奏疏,他就能够在票拟的时候给通过;跟皇帝交心后,他的大部分奏疏也会披红通过。只剩下最后一环的拦路虎,那就是六科给事中了。

有的首辅叫张居正,有的是纸糊的阁老。

朱由检鼓起勇气拼了一把,用所谓的「乾纲独断」,施展皇帝权柄,强行把毕自严抬到了这个位置,至于最后他能不能压服六部诸司,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夜里,朱由检抱着孙世绾问道:「绾绾,朕是不是太胆小了?!」

孙世绾全称参与谋划,自然知道皇帝说的是什麽意思,但她却更知道皇帝现在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答案。

于是她笑着说道:「陛下,你就是个蛤蟆,一戳一蹦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