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立太子(2 / 2)
袁倾城听言,脸一下子就沉了下去,她直言不讳地说:「你别乱说话,我可不想我儿子当遗腹子。」
张纯心说,『坏了,插到了倾城的肺管子上了。』
对此,张纯不禁有些怀念她想说什麽说什麽的时候,『还是那时候好,我说什麽,她们都得听着!』
只可惜,现如今,袁倾城已经将赵宋王朝的粮食的产量整体上提升了两三成,又培育出来了多种果蔬丰富了这个时代的人的饮食,关键他的杂交水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这样的袁倾城,都快可以被神化了,真不是连皇后之位都没混上的张纯可以比的。
那边,叶诗韵也说:「话不可以乱说,别怪我没提醒你,要是你一语成谶,赵俣真有个好歹,我和我的孩子未来没有了保障,我可真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麻晓娇在一旁补刀道:「我也是。」
『她们俩现在我也惹不起喽。』
别说《叶诗韵医典》活人无数,仅叶诗韵「发明」的产钳,就已经让无数产妇与新生儿转危为安,极大地提升了大宋的母婴存活率,使得她在民间赢得了「活菩萨」的美誉。
甚至现在都已经演变成了,每每有人家生孩子时,都会将叶诗韵的画像请出来三叩九拜,乞求叶诗韵保佑母子平安。
至于麻晓娇?
她的那些发明,诸如改良的纺织机丶高效的灌溉工具,以及那令人叹为观止的蒸汽机与电机的初步模型,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赵宋王朝的工业与农业发展,也让赵宋王朝百姓的生活品质有了质的飞跃。
而且,张纯和叶诗韵争论过。
张纯认为,等赵俣打赢了西夏以后,应该着手土地改革,也就是抑制土地兼并,重新划分土地的归属。
可叶诗韵却不这麽认为,叶诗韵认为,只要想办法实施《官绅一体纳粮》就可以了,不要去考虑重新划分土地。
叶诗韵给出来的理由是,在这个封建社会,土地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力不足,农民需要紧紧依附于土地以维持生计,而有了袁倾城在农业上的改革和麻晓娇发明的那些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农业生产力一定会大大提升。
这样一来,就用不了那麽多人丶那麽多土地就能养活现有的人了。
等土地空出来,就可以用空出来的土地种植棉花等改进民生的东西。
空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则可以去发展工业。
而等农民有了别的选择之后,继续从事农业的农民,待遇也会变好。
如此,土地兼并的问题自然会有所缓解,甚至可能不攻自破。
毕竟,当农业不再是唯一或最主要的生计来源时,人们对于土地的执着与争夺,自然会减弱许多。
张纯觉得叶诗韵说得很有道理。
而且,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士族门阀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拔除,强行推行土地改革,只会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将国家拖入内战的深渊。更为稳妥且有效的策略,乃是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制度,以此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削弱达官贵胄丶士绅望族丶豪门大户势力,使得社会财富与土地资源能够更为均衡地分配。
『土地改革牵涉甚广,稍有不慎,便会触动太多既得利益者的神经,到时,即便镇压下去,也会动摇我大宋的根本。而《官绅一体纳粮》则相对温和,既能彰显朝廷公正无私,又能逐步瓦解特权阶层,实为当下最优之选。』
『而要是搞出来工业革命,土地之间的矛盾无疑更会减弱不少。』
想明白这些,张纯哪还能看不出来,麻晓娇的重要性。
『娇娇的那些发明,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整个赵宋王朝社会结构的潜在重塑。若娇娇的蒸汽机与电机模型能够得以广泛应用,那将标志着赵宋王朝正式步入工业化的门槛,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这麽一看,张纯唯一还能比得过的,也就剩下李琳了。
可张纯又不敢跟李琳叽歪。
张纯有一种她们又回到了上一世的即视感,『我好像又成了我们中地位最低的。』
张纯看向唯一一个她有可能挑战的李琳:「琳姐,你怎麽不说话?」
李琳兴致不高地说:「我怕我这次怀孕不是时候,没法跟赵俣出征。」
「?」
张纯立即反应过来,她忙追问:「赵俣答应要带你去跟辽国交战吗?」
李琳不无担心地说:「如果我没怀孕,他肯定会带我去,这我们很早以前就说过,他也很认可我在军事方面的见解,可我现在这种情况,没法骑马,万一在战场上遇到突发情况,可能会拖他后腿。」
麻晓娇在一旁问道:「琳姐,你还会骑马啊?什麽时候学的?」
李琳随口说道:「上一世我就会骑,之前跟赵俣去牟驼冈打过几次马球,发现没忘。」
「不是,这事我们怎麽不知道?」叶诗韵问。
「我天天跟赵俣在一起,肯定会发生一些你们不知道的事,这不是很正常吗?」李琳理所当然地说。
「纯纯不也一样,她天天帮赵俣批阅奏章,肯定也会发生一些你们不知道的事,对不对,纯纯?」李琳又说。
听李琳这麽说,张纯的心理有点平衡了。
正像李琳所说的,她们虽然混得稍差一点,但她们能一直跟在赵俣左右,这是麻晓娇和袁倾城包括叶诗韵那个懒蛋比不了的。
关键,受李琳启发,张纯眼前一亮,她心想,『要是赵俣能带李琳去御驾亲征,也能带我去,我可以帮他处理奏章啊。』
这麽一想,张纯还有点小激动,『穿越过来三年多了,我还没出过皇宫呐,这是个机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