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章 大明欠税大户背後的部分真相(2 / 2)

加入书签

所以,朱由检先是让户部的郭允厚整理出了天启六年丶七年两年的赋税逋欠表格。

欠得最多的是谁呢?

旧饷这边,是河南丶山东丶苏州丶湖广丶松江丶常州等地,共计113万两。

第一名河南,17.9万两,第二名苏州,14.8万两,第三名山东,13万两。

再往下则是松江丶湖广各自5万两,常州丶福建丶江西等各自2万两等等。

新饷的徵收比较给力,欠饷的则是江西丶陕西丶山东丶淮安府丶浙江这些地方,共计39.4万两。

其中第一名是江西,24.7万两。

山东发大水,河南今年小旱,拖欠一下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有了灾荒,无论严重与否,总归是多了个拖欠的理由。

但你苏松之地丶江西之地,天启七年可是风调雨顺,没灾没荒的,凭什麽敢不交今年的份子钱呢?

是欺吾剑不利乎?

是故,朱由检便让司礼监将过去十科,共计三千五百四十四名进士,全部按籍贯整理出来,列成了这张《各科进士分省罢斥透视图》。

(附图,这个数据来自我爬取的历年进士名录。正确率应该在90%以上)

(但我毕竟不是写论文,确实也不会丶也没有这个时间一个个逐一校对,有所错误,请多担待。)

这一看,果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天启二年丶五年这两科,可能是新科进士们大多刚外放到地方做知县,升回中央的人较少,罢斥的幅度还不算高。

天启五年只有2.57%被罢免,天启二年也不过5.38%。

但越往前,各科的罢斥率就越高,最高峰出现在万历二十九年,那一科的进士,竟有18.94%的人都被罢斥了。

朱由检好奇地查了查附属名册,不由得乐了。

刘宗周丶南居益丶周起元丶熊明遇……好家夥,全是这科的,简直可以说是东林科本科了属于是。

但这些发现,只是有趣,却仍旧不是朱由检最关心的。

他一路细细地查看下去,时不时拿起附属的册子翻阅比对。

终于,他放下了手中的册子,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数据不会说谎。

苏州丶松江丶江西,这三个欠税大户,确实出现了明显高于其他省份的罢斥率。

其中,苏州府更是以18.68%的惊人比例,夺得了本届「罢斥大赛」的冠军,将其馀各地甩在了身后。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湖广丶山西,罢斥率也相当高,但在完税上表现尚可,只是占据中游罢了。

这可能和这两地的赋税结构有关系。

湖广号称鱼米之乡,藩王又少,赋税压力本就轻。

而山西供给大同丶宣府丶陕西三边的民运居多,京运比例本来就小,要看它的实际情况,恐怕要等户部清点完民运银的比例后,才能看出个根底。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感叹。

他略微找回了一点后世那种,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快感。

只不过前世都是分析些转化率丶曝光率之类的东西,这一世居然TM的在这里分析罢斥率!

至于这大数据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大明司礼监牛马们的血与泪,那就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但……牛马辛苦了,确实该给他们喂喂草了。

朱由检抬起头,沉吟片刻,对高时明说道:

「朕多有支使司礼监丶厂卫,做些不甚能为外廷所知之事。」

「此事若循外廷之例,以加红加绿论赏,却又不方便开列其中细节,与新政开诚布公之风不相吻合。」

「但有功必记,有功必赏。」

朱由检顿了顿,继续道:

「高伴伴,你回头找王体乾丶田尔耕一起,定一个内宫丶厂卫内部通行的功赏方案。便以『加黑』为计,每道『黑』与薪俸丶赏银丶升迁都一应挂钩,仿外廷之例,只是不对外公开就是了。」

高时明心中一热,连忙拱手领命:

「臣遵旨。此事易做,有外廷方案参考,想来十日内便可呈上初稿。」

「嗯。」朱由检点了点头,又道:

「另外,下次月考,就从内书堂中提拔些成绩优秀的人补充进司礼监吧,现在的人手,确实是有些不够用了。」

「司礼监各员,也视朕登基以来的辛苦劳累,拟个名单上来,到时候各自加上月俸若干。」

高时明脸上笑容满满,道:「臣代他们,多谢陛下体恤!」

朱由检最后用手指点了点桌上这份册子,道:

「至于此册,往后每半年制造一次。」

「但改为只看在任官员的籍贯丶品级两事。」

「第一份的时间可以慢一些,定到永昌元年再开列,那个时候,各处官员的任免应该也差不多稳定下来了。」

「至于名字,就叫《大明各品级分省官员在任透视表》吧。」

「遵旨。」高时明再次躬身。

有了这个表,也算是朱由检对天下各省势力平衡的一个参考物了。

甚至于科举名额也不是不能拿来做做文章。

每科300人还是太少了,往后要逐步增加名额,直到把进士变成完全不值钱的东西才行。

——就和后世的大学生扩招一个道理。

至于扩招的说法,倒是可以和各省纳税额度挂上勾来。

在基础300人的名额外,视各省赋税缴纳完备情况,再单独开设「奖额」就是了。

只是这个事情永昌元年是来不及了,也太过仓促,倒是可以放到永昌四年来试试看。

——不对,或许不一定是永昌四年,或许永昌三年也行。毕竟三年一科,效率还是太慢了一些。

就看那个时候,自己是不是攒够了威望,来推行这种已经是比较严重冒犯在任官员利益的事情吧。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全身骨节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脆响。

他正打算再叫高时明,把南直隶各级官员的浮本拿过来看看,为下一步的棋局提前做些准备。

却突然,一名小太监自殿门外探出头来,神色慌张。

「陛下……有甲级电报送到!」

朱由检与高时明对视一眼,两人脸上的轻松瞬间褪去,化为一片严肃。

「速速送上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